牡丹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欢乐皖江文旅资源推荐系列非遗传承西 [复制链接]

1#

百年匠心,非遗传承

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探寻皖江的非遗百工!

芜湖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自古铁冶业发达,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芜湖铁画以锤为笔,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技艺高超。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无为鱼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鱼灯是一种汉族民俗舞蹈,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为了庆贺渔业丰收,捕鱼平安,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正月三十为玩“鱼灯”的节日。第一天叫“开灯”最后一天叫“收灯”。鱼灯是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灯舞种类之一。

南陵目连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陵目连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据县志载,明代思想家家王阳明和清代文学家金圣叹曾先后来南陵观看目连戏演出。王阳明评曰:“词华不似西厢艳,更比西厢孝义全”。

繁昌民歌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繁昌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繁昌区境内的汉族民歌。繁昌民歌内容广泛,曲调丰富,语言朴实、生动、简洁、易懂,近似口语而毫无匠气;曲调清新、流畅、淡雅、无饰,可谓随口曲子自来腔。繁昌民歌种类繁多,有秧歌、山歌、号子、小调、门歌、儿歌和风俗礼仪类的民歌,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说唱、领唱等。是汉族民间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庆

黄梅戏

黄梅戏,是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桐城歌

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种地方民歌。它既是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融词、曲、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源自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生产,又在世代流传中不断凝练与升华。桐城歌是传统民间歌谣之一。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雀东南飞传说

《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年11月11日,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池州

青阳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的剧目上起元明南戏,下到后世的各种文人传奇,数量众多。艺术上继承了弋阳腔干唱,并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青阳腔由皖南伸展到闽、粤、湘、赣、鄂、蜀、晋、鲁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徽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尤其为“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奠定了基础,青阳腔被誉为京剧“鼻祖”,在戏曲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省古老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艺术形式,是古老傩祭的民间遗存,是这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池州至今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池州傩戏无职业班社,几乎都是各氏族各自为戏,互不交流,数百年世代沿袭。

东至花灯舞

东至花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传统民俗舞蹈,东至花灯形式各异,其中有“六兽灯”、“磨盘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旱船”等十余种,表演形式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至花灯舞人们既欣赏到精湛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又可以再现一些古老的戏剧表演艺术形式。

铜陵

失蜡法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有两种:块范法和失蜡法。作为在青铜铸造史上独树一帜的失蜡法,工艺精湛而独特。由于蜡料具有可塑性好的特点,可以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在蜡条的表面雕塑纹饰也相当方便。因而,一些外形复杂、特殊的器物难以采用块范铸造时,可采用失蜡法铸造。

白姜制作技艺

“铜陵白姜”是铜陵的八宝之一,也是铜陵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铜陵白姜”之所以有与众不同的品质,这是大自然千百年的演化与世代姜农们智慧的完美结合。铜陵种植白姜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具有自己独特的种植方式: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荫,收获手拔,姜阁储种,炉火催芽。这些种植技法都是姜农们世代传承积累、总结与创新的结果。

凤丹制作技艺

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地区是铜陵县凤丹的原产地,距今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唯有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村,凤凰山所产的牡丹皮才可称为“凤丹皮”,牡丹皮品质上乘,凤凰山以外地区所产的牡丹皮称“连丹皮”。该村种植面积近万亩。每年的4月中旬牡丹花开,成片万亩牡丹花形成花海吸引了大量游客踏青寻春,观赏春之首花的壮观艳丽。凤凰山药用牡丹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铜凤牌”凤丹皮多次获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

马鞍山

当涂民歌

当涂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长期以来,当涂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口头文学作品,饮誉海内外的当涂民歌即是其中之奇葩。其曲调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江南水乡民歌的独特风格。

庐剧

旧称“倒七戏”,庐剧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清末以来,主要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庐剧发源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年5月20日,庐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博望打铁工艺

博望打铁工艺是安徽省当涂县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博望镇始建于南朝梁时。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博望就形成了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铁的生产模式,有歌谣称“博望打铁匠,挑担闯四方。制下刀和剪,刃口泛青光”。清朝乾隆年间,博望铁业更是享有盛名,有“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一说。

来源:欢乐芜湖

作者/来源:安庆文化旅游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